近日,西城區發布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及實施方案(2024-2026 年)》(征求意見稿),旨在到2026年底實現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收入超過1300億元的目標。該方案明確指出了西城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數字文化產業和元宇宙領域的重點布局。
在數字文化產業方面,西城區計劃推進文化資源IP的數據資產化,通過加強文化IP資源的挖掘、凝煉、開發和轉化,打造數字內容創作生態圈。此外,西城區還將推動虛擬娛樂、動漫制作、數字影視等重點領域的文化IP內容創作,旨在打造數字文化新產品和沉浸式體驗新場景。為了加速這一進程,西城區計劃建設數字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并計劃建成3個以上特色數字資源庫。
值得一提的是,西城區在元宇宙領域的探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該區率先推出了西城文化數字基因工程等示范項目,通過闡釋傳統文化價值,形成文化數據資產。在今年春節期間,西城區還運用元宇宙技術整體復刻呈現了琉璃廠東西街區和南新華街1600米街區,為市民帶來了一場“非遺元宇宙”廟會的新體驗。
西城區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該區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71家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以及110余個重點實驗室和眾創空間。目前,該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總數已達到2240家,其中包括84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些優勢為西城區在數字文化和元宇宙領域的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非遺文化方面,西城區也在積極推進文物活化利用創新,通過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軸線等文化遺產,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例如,“萬象中軸”項目通過構建增強現實數字孿生空間,打造中軸線元宇宙,為公眾帶來了全新的歷史體驗。
總的來看,西城區在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正不斷邁出新步伐,特別是在數字文化和元宇宙領域的探索和創新,為該區的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這些舉措的深入實施,相信西城區在文化產業領域的綜合效益將顯著提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