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戲院將聯合創意編程實驗室OF COURSE與
英國新媒體藝術家Jayson Haebich帶來
一場分層多維空間激光秀
人工智能音畫互動系統、
數據可視化、激光投影、沉浸式影像等
為觀眾在中國大戲院提供全新的
視覺、聽覺、觸覺等綜合感官體驗
中國大戲院內景
本次演出的場地:中國大戲院,始建于1930年,距今已有80多年歷史,原名“三星舞臺”,1944年更名“中國大戲院”。在上世紀30-40年代,與文明大舞臺、天蟾舞臺、共舞臺,并稱“上海四大京劇舞臺”。40年代中期,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等許多京劇名角常在此登臺獻藝,是南北京劇名家非常青睞的京劇舞臺之一。
此次演出
藝術家Jayson Haebich 希望探索
光影、音樂、畫面和空間四種元素
未來融合的可能性
在了解本次激光秀之前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藝術家
杰森·哈貝奇
Jayson Haebich
Jayson Haebich新媒體藝術家、資深創意工程師,倫敦大學史密斯學院計算機藝術碩士學位,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副講師,格林威治大學客座講師,現工作和生活于倫敦。Jayson Haebich善于利用激光、投影和其他以光為基礎的媒介創造出沉浸式藝術作品,從而增強其中色彩和空間的表現力。
藝術家過往作品
索爾茲伯里大教堂 《 伯利恒之星》
伯利恒之星 by Jayson Haebich
Jayson為英國索爾茲伯里大教堂慶祝圣誕節的互動激光作品《伯利恒之星》,莊嚴大氣,完美襯托出了索爾茲伯里大教堂的氣質,并且,觀眾還可以通過ipad控制作品的顏色和激光的數量。
伯利恒之星 by Jayson Haebich
《光與運動之間的相互作用》
光與運動之間的相互作用 by Jayson Haebich
“光與運動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藝術家Jayson Haebich打造的一個互動“激光雕塑”作品,通過3D追蹤技術,當體驗者用手觸碰激光時,激光會發生相應的反饋,這些光線透過煙霧,灰塵和其他空氣中的顆粒,形成一個旋轉,迷人的光影世界。
作品視頻
本次演出作品
【史萊姆-“光”在流浪的盡頭】
注:因人工智能激光秀的特殊性,很多影像效果都是實時生成的,
實際觀看效果請以現場效果為準
本件作品激光“史萊姆”是一套人工智能音畫互動系統。其內在邏輯基于 “data makes data”既數據生成數據理論。首先,系統通過機器學習分析各種實時數據,如交通數據、環境數據和網絡數據,形成實時生成圖像。之后,這些圖像會與現場的音樂聯動,形成音畫聯覺的美妙體驗。最后,3臺高功率激光發射器作為終極武器出場,在智能程序的驅動之下,穿過空氣中的薄霧,與中國大戲院現場的畫面結合形成一個混合的分層多維空間。
時間
2019年3月22日 14:00-20:30;
3月23日-3月24日 11:00-20:30
(每天6場)
地點
中國大戲院(上海市黃浦區牛莊路7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