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動鎮域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珠海特色小鎮建設即將加速發展。日前,珠海市相關部門發布的《珠海市特色小(城)鎮統籌規劃公示》(下稱《規劃公示》)、《珠海市特色小(城)鎮綜合研究公示》(下稱《研究公示》)兩份文件顯示,珠海計劃到2020年完成27個市級特色小鎮創建。
《規劃公示》稱,到2020年,珠海計劃完成27個市級小鎮創建,3個國家級特色小城鎮、5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實現成為國家特色小鎮創建2.0推薦示范城市、國家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試點示范城市等戰略目標。
具體而言,珠海第一批建議培育小鎮7個,建設時限為2019-2021年,根據具體產業情況可延長建設期限3-5年,包括紅旗塘糖小鎮、三溪科創小鎮、金灣生物醫藥健康小鎮等。第二批建議培育小鎮有10個,建設時限為2020-2023年,根據具體產業情況可延長建設期限3-5年,包括三灶航空小鎮、格力智能制造小鎮、斗門歷史文化小鎮等;第三批建議培育小鎮有8個,建設時限為2021-2025年,根據具體產業情況可延長建設期限3-5年,包括新青偉創力小鎮、鳳凰山旅游小鎮、西江生態特色小鎮等。
《研究公示》提出,建議設置市、區特色小(城)鎮建設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特色小鎮的創建工作,同時還提出構建由土地政策、財稅政策、人才政策、運營機制政策構成的特色小(城)鎮政策體系。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理事長周林生長期關注區域經濟發展。他指出,珠海正加快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成效逐漸顯現,但縱觀這些產業聚集地包括各大園區,產業鏈不完善、創新要素不齊備、配套及服務條件欠缺等問題仍然普遍存在,這將很大程度上影響特色產業規模的擴展。
"發展特色小鎮,需要明確的區域功能定位。特色小鎮并不是簡單的'圈地',而應在搞清核心產業,厘清該區域在全市、珠江西岸,乃至整個大灣區中扮演的功能角色的前提下,全面規劃,整體布局,科學培育完整的產業鏈條。"周林生稱。
特色小(城)鎮政策體系亮點頗多。其中,人才政策方面,提出放寬特色小(城)鎮員工在特色小鎮或所在建制鎮內購置首套和二套改善型房產的條件,在"珠海英才計劃"的基礎上,將"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在本市購買住房不需提供納稅和社保證明"的條件放寬,盡可能適用特色小(城)鎮內各類型專業技能人才。
同時,針對特色小(城)鎮各類型人才制定合適的公積金貸款購房優惠政策,提高公積金貸款上限,適當給予一定比例的公積金貸款貼息優惠,鼓勵特色小(城)鎮內人才在特色小鎮或所在建制鎮置業。
另外,根據學校建設情況,協調市、區(功能區)范圍內學位,妥善解決特色小(城)鎮內人才子女教育問題,為高層次人才子女就讀學前、義務和高中教育階段學校提供優質學位保障等。
"未來,珠海特色小(城)鎮創建或將實行'創建達標制',出臺相關規程、標準、指南,從特色小(城)鎮申報、創建、考核、驗收、監測、規劃建設等全生命周期做到有章可循。"珠海相關部門負責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