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 12:35:59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文化與科技的聯系日益緊密,數字博物館便是文化與科技充分融合的經典實例。目前,數字博物館已成為博物館發展新趨勢,其信息可以以文字、符號、圖象等形式,記錄、描述、復制、加工在數字載體上,借助虛擬現實、三維空間、圖像、聲音、超文本鏈接等途徑,來彌補文物實體因受到條件限制而不能經常更換或展出的缺陷。
目前,國內許多博物館都開始建設數字博物館,博物館已走向文化和科技融合之路。博物館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博物館的未來發展和競爭,比的就是信息化和數字化的質量。以內蒙古博物院數字博物館為例,該數字博物館采用了先進科技來展現珍貴文物,是中國數字博物館的一次成功嘗試。
任意點開內蒙古博物院數字博物館一件文物的信息頁面,就會出現文物的名稱、質地、時代、重量、尺寸、出土地點、收藏單位等信息,就連其銹蝕、變形等病害情況也可以通過清晰的3D圖像看得清清楚楚。數字博物館3D數據信息系統可實現文物數據的科學、精確、翔實和永久保存,還可實現文物三維信息的自動管理、檢索、報表和展示。而且,建立3D文物數據庫就等于給每件文物做了一個“身份證”,記錄了當下文物本體現狀的核心數據。當銹蝕等文物病害進一步加深時,研究人員也可以通過調取3D數據找到它原本的模樣,為進一步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以前,因為文物的特殊屬性,公眾很難近距離接觸文物。如今,數字博物館使普通公眾零距離“觸摸”文物成為可能。內蒙古博物院數字博物館通過科技手段,在電腦上將只有巴掌大小的銀鎏金帶飾、最長處只有4厘米的嵌水晶松石蟾蜍戒指放大幾十倍,使人們不僅能看到文物所有的細微紋理,還能通過觀察去領略每件文物獨有的精彩。